中国政府网 | 自治区人民政府 |  
首页走进策勒新闻中心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援策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示公告 >> 正文
 
策勒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04月17日 10:28:06   来源:   (点击: )
[字号: ]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策勒县位于昆仑山至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广大地带,拥有了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4A)、新疆昆仑山景区(4A)、毛主席像章陈列馆(3A)、策勒县人文生态旅游园区(2A)、沙海2A)、农耕文化园(2A)等6A级以上景区。同时,策勒县是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一个重镇。在当前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下,策勒县以服务南疆地区、 打造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为目标,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进程,以A级景区资源要素为基础,构建自驾游交通环线体系、城乡旅游交通信息智慧导视体系和旅游特产创意研发营销体系。

生态资源是策勒县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195510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策勒县隶属和田地区,策勒县曾是一片亘古荒原,沟壑纵深、地势险峻、植被稀疏、盐碱茫茫、寸草不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各族人民秉持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战天斗地、接续奋战,历经数十年,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沙漠变林海、戈壁变果园。各族人民改造自然、绿化家园、改善生态的奋斗历程,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今后策勒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策勒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发展的原则,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自然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旅游业提质升级,维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林果业,推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建设意义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两山思想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就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策勒县位于昆仑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将策勒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区域概况

(一)区位概况

1.行政区划  

策勒县辖26:策勒镇、固拉哈玛镇、策勒乡、达玛沟乡、恰哈乡、乌鲁克萨依乡、奴尔乡、博斯坦乡。

2.地理位置  

策勒县地处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东与于田县相邻,西与洛浦县相连,南与西藏交界,北与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相接,呈近南北向长条状,东西宽48-120km.南北长465km,总面积31688.01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东经80°03′-81°30′,北纬35°18′-39°30′G3l5国道东西向从县城穿过,各乡、镇、场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中部平原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南部山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3.历史人文  

策勒县位于和田地区东部,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

策勒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一为现代维吾尔语解释,与其兰对音,意为红枣;其二为蒙古族语中的美丽、漂亮,形容策勒从山区到平原地带,绿洲错落分布,风景美丽;其三为汉代渠勒国名传用至今。渠勒应为于阗语地名。该地区在不同时期先后称辍勒、车埒、齐喇;清乾隆年间,称齐尔拉;由此可见,策勒与上述所列名称,均应为汉代渠勒的不同译音。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渠勒、王治革建德成,去长安9950公里东北至都护治所3852里:东与戎卢、西与若羌,北与于弥接。渠勒国(在今策勒县南部山区)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境内老达玛沟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古墓、阿萨乔克图如希库尔干城堡是古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

(二)自然状况

1.地形地貌

策勒县位于昆仑山至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广大地带,南部为巍巍昆仑山,北部为广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高海拔6694m,最低海拔1055m,相对高差达5639米,总的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南部山区:地形起伏,群峰连绵,山脊由南向北缓倾,沟谷发育,多数坡面裸露基岩,基岩裂隙发育。山坡荒漠干燥,植被稀少。中部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宽广,土肥物丰,是策勒县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区,中东部由于地下水位埋藏浅,加之地表蒸发强烈,土壤盐渍化分布面积较广。北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分布面积大,风沙活动对策勒县产生的影响较大。按成因自南向北可分为高山-极高山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冲洪积平原、风积沙漠五种不同的地貌

2.气候特征  

策勒县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属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区。南部山区为温带或寒带气候,绿洲平原地区为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北部沙漠为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总的气候特征是光能和热量资料丰富,气温变化剧烈、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极端干燥,多风沙。策勒县年平均降水量为35.5mm,年平均蒸发量为2751.6mm,年日照时数为:2690.3小时,年平均温度为12.2℃,极端最高气温为42.0℃,极端最低气温为-23.9℃,平均无霜期为235天,平均大风日数为1.8天,平均浮尘日数为147.6天,平均扬沙日数为46.9天,平均沙尘暴日数为20.4天,年平均风速为1.6m/s,最多风向盛行西风,历年极大风速为28/秒。平均高温日数为23.7天,≥0℃积温为4782.0℃≥5℃积温为4656.5℃。平原地带四季气候的基本特点:春长风沙多,夏热且干旱,秋凉降温快,雪少冬不寒

(三)资源状况

1.水资源  

策勒县境内主要河流为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努尔河、萨尔龙河、赛依瓦克河、布藏河、阿克赛音河、卡尔苏河9条,较大泉水沟6(河水回归水),地表水年径流量7.054亿m3。区内河流均发源于昆仑山北麓,接受冰雪融水、季节降雨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属混合补给型河流。泉水出露于固拉哈玛乡、达玛沟乡以南约10km,主要接受潜水的补给,实质是山区各河径流在山前入渗地下后又在砾质平原前缘溢出,即河水的回归水。每年的5-10月为丰水期,此期又以6-9月水量最大,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易发生洪水灾害,引发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枯水期为12至翌年3月。奴尔河、策勒河集水面积较大,年径流量在1亿m3以上,其余各河水量均很小,出山口不久就渗漏殆尽。

策勒县规模最大的河流为策勒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部6638m的木孜塔格山一带,属常年有水河流,由喀拉塔什河、色日克布隆河等7条支流汇集而成,下游终止于吐乎鲁克乌鲁迪,全长94km。以冰雪融水、大气降水为补充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1.214×108m3,多年平均输沙量181万吨。

其次为奴尔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37km。其下游修筑有战斗渠拦洪闸,把河水引入战斗渠,向北流入固拉哈玛、达玛沟乡。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1.723×108m3,多年平均输沙量66.7万吨。

2.矿产资源  

策勒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目前区内已发现有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类矿产等4大类24个矿种。

策勒县矿产资源种类主要为金、铜、铅、锌、和田玉、砂金等资源,主要分布在策勒县南部山区地带

3.动植物资源  

策勒县生物资源丰富,有杨柳、红枣、沙枣、胡杨、核桃、石榴、杏、桃、梨、石榴、雪莲、麻黄、牛蒡子、甘草、大芸、红花、枸杞、锁阳、小茴香、黄羊、狐狸、旱獭、狼、野猪、野兔、雪鸡、大雕、野鸭等生物资源。其中策勒石榴、策勒小茴香、策勒红枣于2013年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策勒县人民政府获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12.6万亩和田薄皮核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

4.旅游资源  

策勒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及自然资源,全县共有A级以上景区6个,其中4A级景区2个(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新疆昆仑山景区),3A级景区1(毛主席像章陈列馆),2A级景区3(策勒县人文生态旅游园区、沙海玉湖农耕文化园)

人文资源:策勒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渠勒国的所在地,作为汉代西域36国中的城廓邦国之一,留下了神秘、多彩的邦国文化;策勒作为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神爵二年,西汉王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渠勒国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特殊、物产丰富。现策勒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自然资源:新疆昆仑山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创建5A级景区、全国探险旅游精品景区。景区位于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距离县城95公里,景区东起奴尔河,西至乌鲁克萨依河西岸,北起乌鲁克萨依乡一带,南至喀拉塔什山雪山,总面积约为348平方公里。景区草场基本植被有昆仑嵩、针毛、黄芪、野葱等,属国家一级天然草场,以草质优良无污染而著称。景区以打造融生态观光、昆仑秘境文化体验,以及户外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策勒·昆仑天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以万山之祖的昆仑雪山和草原为核心吸引力,借势昆仑山品牌影响力,挖掘大雪山、大草原等自然优势资源,融合昆仑文化、草原文化等人文资源,重视游牧生活体验和昆仑文化体验,形成探昆仑、踏草原、访古迹主题线路。与板兰格草场遥相呼应的是巍峨挺拔的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祖龙,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目前景区设置有房车营地、骑马体验区、萌宠乐园、星空营地、度假木屋、昆仑酒店、演绎广场、地乳峰、穆王西游雕塑像、情定昆仑、寻玉之旅、登山探险、自驾天路、王的家乡、昆仑第一门、盘古开天雕塑等观光、休闲体验项目。

除此之外,县域内还有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等国家2A级景区,丹丹乌里克遗址、慕士山、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古墓、阿萨乔克图如希库尔干城堡、恰哈泪泉、丰收水库以及策勒村事件纪念馆等多处景点,以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吸引着疆内外的游客前来赏玩。

(四)经济社会状况

1.人口总量不高,城镇化增速稳定

2.经济总量较低,增速平稳,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3.第一产业: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业整体产业化水平及经济效益低

4.第二产业:工业带动不明显、质量有待提升

5.第三产业:服务业基本接近和田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

6.旅游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不高

策勒县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南部是崎岖而隔绝的昆仑山脉和风光奇异的高山草原,中部人文生态资源独特而丰富,北部沙漠遗址区风光广阔而雄浑。

目前,主要旅游资源包含了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4A)、新疆昆仑山景区4A)、毛主席像章陈列馆(3A)、策勒县人文生态旅游园区(2A)、沙海湖(2A)、农耕文化园(2A)等旅游资源,但知名度不高,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两山”实践探索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两山”实践探索进展与成效

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1)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

策勒县人民政府制定了《策勒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坚决落实三线一单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开展了散乱污企业整治、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管理和车用柴汽油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全县实施秸秆等固体废物全年全面禁烧,从工业企业、农业农村以及城区社会源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实施蓝天工程,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8年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238天,数据有效率为65.2%,其中优良天数为82天,占有效天数的34.5%;轻度污染天数为63天,占有效天数的26.5%;中度污染天数为30天,占有效天数的12.6%;重度污染天数为36天,占有效天数的15.1%;严重污染天数为27天,占有效天数的11.3%

2019年全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15天,数据有效率为86%,其中优良天数为167天,占有效天数的53%;轻度污染天数为79天,占有效天数的25.1%;中度污染天数为20天,占有效天数的6.3%;重度污染天数为16天,占有效天数的5.1%;严重污染天数为33天,占有效天数的10.5%

2020年截止1214日有效监测天数为319天,数据有效率为92.4%;其中优良天数为177天,占比为55.5%;重度污染天数为17天,占比5.3%;严重污染天数为33天,占比10.3%;中度污染天数为29天,占比为9.1%;轻度污染天数为63天,占比19.7%;

检测数据来看,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2)持续打赢碧水保卫战

策勒县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

2023年策勒县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全县2条主要地表河流(非国控、省控)水质状况达到或好于类,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达标率100%;奴尔水库为非省控断面,水质状况达到或好于类,水质达标率100%。全年水质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水质状况较好。

3)持续打赢净土保卫战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安排,扎实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加强对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难降解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监督管理,严控工业污染源。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辖区机动车修理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检查工作,坚持每月对重点企业现场检查不少于一次,非重点污染企业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一律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一律立案查处,维护土壤环境安全。

2023年策勒县未发现土壤污染地块,未发生农产品质量超标及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4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城乡目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管控农业用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方面严督实导,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每季度对各乡(镇)垃圾堆放点和垃圾填埋场进行大检查,对长年不规范收集形成的垃圾堆放点进行彻底清理,并在乡(镇)适宜区域选址建设集中垃圾填埋场,对全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以创建清洁村庄全域覆盖为目标,扎实推进集中治理和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一月攻坚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集中攻克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死角策勒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以来,全县除城镇外,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乡(镇)或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做到村内垃圾及时清运,村环境脏、乱、差和垃圾乱扔、乱堆、乱埋现象得到治理。

5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传导到社会领域,有可能加大居民增收压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有所提高,但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增加劳动报酬的前提是稳就业,要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发展负担,让企业更多经营性收入转化为劳动者报酬。此外,还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要素市场,畅通要素供求渠道。构建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配置体制改革,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

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壮大中等收入人群。我国消费的主要生力军是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优质就业岗位数量,提高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加快向中高收入人群迈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减轻居民家庭在住房、教育、育幼、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负担,稳定消费预期。

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收入,为释放消费潜力创造重要条件,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这对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能推动更优质商品、更高水平服务、更丰富精神文化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涉及问题整改

依据《中共策勒县委员会 策勒县人民政府印发《策勒县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的通知》(策党发【202310)文件精神,策勒县主动认领8项整改任务,均为共性问题

2023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6

第一项: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第二项: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三:国家有关法律明令禁止开垦草原

第三项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四: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管控不力

第四项: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十二:督察发现,十三五末,自治区一些地方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的水资源使用量数据不实

第五项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二十二:一些地方对群众投诉问题敷衍调查,解决不到位

第六项: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五十五:农用残膜未有效治理。

2024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1

自治区整改清单序号十五:喀什、阿克苏等地没有落实全额收取水资源费、累进加价、农业分类水价等要求,南疆地区平均农业水价仅为成本水价40%左右。

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1

治区整改清单序号十一: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到位。

2.生态系统稳定安全  

(1)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策勒县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策勒县对红线区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依据生态功能和现有的法律法规,由相关职能部门对红线区域进行管理,若同一生态保护区块兼具2种以上保护地类别的,按照最严格的要求落实监督管理。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力度。开展基础性调查,掌握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种类、种群动态、生态类型、地理分布、濒危状况、受危原因等,加大对北山羊、旱獭、熊、狼、扫雪(石貂)、猞猁、雪豹、马鹿、草兔、野猪等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在全县范围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提高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使辖区内频频露面的野生动物得到及时的救助和保护。狠抓北山羊(濒危)、雪豹(极危)、旱獭(濒危)、石貂(渐危)等重点野生动物保护,采取普查与选点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生存环境特点,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切实做好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野生动物开展调查保护工作。

3.生态经济蓬勃发展  

(1)推动旅游提质增效

策勒县坚持现代文化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扣自治区党委“1+3”重点工作部署,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打造区域性全域旅游高地位核心,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再提质、再提速,持续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消费,提高策勒旅游综合竞争力,重点依托新疆昆仑山景区这个4A级景区为基础,结合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古墓、阿萨乔克图如希库尔干城堡等多处景区,形成核心景区驱动、特色城镇融合、美丽乡村促进的三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唤醒文化旅游市场、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活力,持续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新疆昆仑山景区化旅游节等活动,为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引流增效,间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2)生态农业助农增收

策勒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广泛种植核桃、红枣、石榴小茴香等经济林,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了将将荒漠戈壁改造为农田林海,又为人民实现了经济创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策勒县致力于提高林果业的发展质量,加强品牌培育,其中策勒石榴、策勒小茴香、策勒红枣于2013年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策勒县人民政府获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12.6万亩和田薄皮核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策勒红枣和策勒羊肉于2023-2024年度全国名特优新确认证书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

1.旅游产品优化日益迫切  

近年来,国家区域政策趋向均衡化,各地经济发展方式步入同质化,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从产业导向和地理区位上审视,策勒县的旅游业发展不仅面临外部的国际竞争,还面临同国内、自治区内其他著名旅游景区同类产品以及周边区域同质景区的外部性竞争。在保持核心资源独特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较大考验。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型和升级提速,社会消费产业动能加速释放,新型旅游业态不断衍生,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业态品质创新、旅游服务转型升级的市场倒逼机制及其优胜劣汰效应更加突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物质文化需求面前,策勒县的旅游结构及旅游品质急需调整和提高。

2.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两山实践创新工作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分,涉及到生态整治、污染防治、经济转型、乡村振兴多个方面,多部门之间协调难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生态环境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低以及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求确实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急需强化制度落实,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惩重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依法追究责任,真正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在探索建立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协调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反应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产业结构及人才培育方面急需取得新突破  

目前,策勒县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仍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新型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渡期,经济发展优势不明显,且同时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人才文化程度及技术水平不够高的短板,社会经济发展受产业结构和人才资源的双重制约,急需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两山理念下的策勒模式

1.严格保护自然遗产,保障区域生命线  

新疆昆仑山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探险旅游精品景区。景区位于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距离县城95公里,景区东起奴尔河,西至乌鲁克萨依河西岸,北起乌鲁克萨依乡一带,南至喀拉塔什山雪山,总面积约为348平方公里。景区草场基本植被有昆仑嵩、针毛、黄芪、野葱等,属国家一级天然草场,以草质优良无污染而著称。

景区以打造融生态观光、昆仑秘境文化体验,以及户外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策勒·昆仑天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以万山之祖的昆仑雪山和草原为核心吸引力,借势昆仑山品牌影响力,挖掘大雪山、大草原等自然优势资源,融合昆仑文化、草原文化等人文资源,重视游牧生活体验和昆仑文化体验,形成探昆仑、踏草原、访古迹主题线路。与板兰格草场遥相呼应的是巍峨挺拔的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祖龙,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目前景区设置有房车营地、骑马体验区、萌宠乐园、星空营地、度假木屋、昆仑酒店、演绎广场、地乳峰、穆王西游雕塑像、情定昆仑、寻玉之旅、登山探险、自驾天路、王的家乡、昆仑第一门、盘古开天雕塑等观光、休闲体验项目。

昆仑山景区孕育了昆仑山脚下多个绿洲,天山雪水滋润着策勒乃至和田地区广袤大地,保护昆仑山景区自然遗产,就是保护策勒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策勒县始终坚持将自然遗产保护作为生命线,牢固树立了保护第一的思想观念,保护自然遗产、发展生态旅游的思想观念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识,为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2.推动植树造林工程,培育绿色生态资源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新党厅字〔20219)和自治区全面推行林长制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自治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新林领字〔20211)《关于印发<和田地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全面提升策勒县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近年来,策勒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历史机遇,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在全县大规模、高标准开展植树造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不断培育绿色生态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长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3.推动旅游协调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策勒县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落实总目标的思想,把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统一规划、协调推进,凝聚发展共识和工作合力,促进景城融合和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破除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改革体制机制,释放旅游业发展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底线、合理有序开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县现有A级以上景区6个,其中4A级景区2个(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新疆昆仑山景区),3A级景区1个(毛主席像章陈列馆),2A级景区3个(策勒县人文生态旅游园区、沙海湖、农耕文化园)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4.积极推广策勒县2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  

1)基本情况

策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国土总面积31688.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40.5%,沙漠戈壁占56.6%,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仅占2.9%。全县耕地面积26万亩,人均不足2亩,大大小小72块绿洲几乎全被沙漠戈壁分割包围。典型的内陆暖温带荒漠气候使县域内年均降水量35.1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595.3毫米。8级以上大风年均3-5次,最多达9次;沙尘暴天数19-64天,浮尘天气200余天。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也是国家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历史上策勒县城因风沙侵袭三次被迫搬迁。严酷的生态条件和落后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策勒县农牧业生产。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策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沙治水的征战史。针对策勒县严峻的沙漠化形势,策勒县人民政府围绕策勒县五大风口,进行规模治理,打破乡村组地域界限,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建设规模从几百亩发展到几千亩、上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策勒县人民深感防沙治沙工作必须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典型。通过多次调研勘察,锁定策勒县二号风口处。策勒县二号风口位于一号风口和二号风口交汇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居多,风沙危害严重,距离县城仅有6公里,严重影响附近多村和县城的生态生存安全。属策勒县主要风害发生地之一,根据策勒县防沙治沙规划,二号风口是策勒县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为改变项目区二号风口自然条件恶劣的现状,策勒县特提出了对二号风口进行生态治理的工程。经过多方论证,在二号风口进行生态治理的同时,结合脱贫攻坚的政策,使得项目在减轻二号风口风沙危害的同时,又能够给当地贫困群众带来脱贫产业项目,对项目区脱贫攻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由此,策勒县2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于2020年拉开了帷幕。

2)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组织有方

多年来,策勒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任务,纳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专项推进,常抓不懈。高度重视策勒县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生态治理工作,尤其对策勒县六大风口的风沙治理极其重视,根据地理位置和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选择二号风口为治理对象,多次开会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强有力的工作支持,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协调生态环境、发改、水利等部门积极配合项目开展,并亲自到二号风口督察工作,县林草局领导曾连续数月驻扎项目地,沙尘暴吹翻了帐篷,模糊了眼睛,但仍坚持亲自督促工程建设,及时解决工程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推动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实施效益。

换填平地,引洪灌溉

策勒县二号风口位于宽阔的山前倾斜平原,大多为粗砾及砾质戈壁,植被稀少,基本为一片荒漠景观。为将万亩土地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二号风口附近沙包土进行土壤换填,在土壤换填同时,平整了沙包土,在利用先锋水库引洪灌溉的同时新生一片绿地;为降低成本,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进行换填,以此来增强土壤肥力,为种植葡萄牧草提供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开沟挖渠,利用先锋水库库水引水灌溉,以此保证农田灌溉水源。

保护生态,兼有经济

为了实现防沙治沙的可持续发展,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区特色产业。策勒有悠久的种植林果业的传统,果品种类繁多,品质极佳,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多种特色林果产品在全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也享有盛誉,素以瓜果之乡而闻名。葡萄便是其中之一,策勒葡萄就享有盛名,策勒县的葡萄极具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该处通过建设防护林、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葡萄,发展沙产业,起到改造沙漠,变害为利的目的,同时也为居住在沙漠区域的农牧民创造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和高新高效产业,而且还会对项目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进步。

积极开展人工种植牧草,发展以葡萄为主特色林果,积极向沙漠要效益,再将所获资金投入到防沙治沙中,努力将防沙治沙工作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做到以防沙治沙促进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持续护航,精彩联动

策勒县委、县政府从未停下二号风口生态治理的步伐,先后投入项目七个,涉及资金达1.7亿。从2020年策勒县二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土壤换填、以工代赈项目的渠道建设到今年的二号风口生态修复项目的防风沙障建设、葡萄种植、牧草套种,都在水源、土壤等各方面为建设二号风口万亩生态园的建设保驾护航。

3)政策保障

该项目建设符合政策导向,林果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当前我县应不失时机地推进林果业迈上新的台阶,确立林果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主导地位。自治区林果业专家为和田林果业会诊时,也明确指出:林果业的发展必须朝着特色方面发展,加速地方特色产业,提高林果种植的科技含量,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将林果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农业增产增收,人民脱贫致富的必要措施。

当前,策勒县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方向,充分发挥区域特殊的资源、光热优势,抢抓自治区林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机遇,在我县采取先进科学技术措施发展葡萄种植,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策勒县结合和田地委、行署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思路,葡萄栽培项目建设就是为了使策勒县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切实地提高农牧民收入,策勒县拟采取基地+农户的形式,来提高策勒县林果业的种植水平,带动当地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进程的不断加快,自治区党委和农村工作会议相应提出,要大力发展葡萄,使葡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县委和县政府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出了经济林发展战略,不断引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园艺产业。策勒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现已初见成效。结合和田地委、行署发展一县一品特色资源开发的精神,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迫切性。策勒县从上到下信心十足,决心很大,这是二号风口生态治理的最大优势。

4)工作成效

戈壁荒滩变绿水青山:通过对二号风口地区开展土壤换填、种植葡萄5000亩,套种牧草4000亩,开展护路防风林生态园建设,修建田间施工道路、高立式沙障、泄洪渠、低压管道、管理房、田间管理等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改造荒漠,变害为利,通过土方换填土壤改良,水利设施配套,后期防风林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对策勒县生态建设和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种植周边防护林:密胡杨、红柳、杨树、西梅、泡桐、桃树、沙枣、杏树等1000余亩,种植葡萄1000亩,开展牧草种植4000亩,开展葡萄种植5000亩。

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基地建设在策勒县的绿洲边缘,通过开展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增加林地面积,随着森林植被面积的增多,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具有明显改善生态的作用。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二号风口地区生态修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防风减害、调节农田小气候、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改良土壤属性、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熟化过程,从而增强土壤自身的增肥功能和农田持续生产力。把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资源优势,切实与当地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发展经济特色林果业,在改善自然条件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带动当地就业人数300余人,后期项目管理可提供数百个就业机会,此外,林产品的生产加工,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均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对带动策勒县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5.策勒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策勒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原则,做好山水文章。策勒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到空前高度,立足区位优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形成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旅游优质发展,加大林果业经济林建设,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呈现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良好成效。十四五期间,策勒县将以建设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全力打造成国家两山理念实践样板。

(一)主要做法

坚持高位推动,有深度。形成共识,构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机制体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县委中心组学习,纳入县委党校培训课程。制定策策勒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坚持顶层设计,有高度。构建齐抓共管生态保护格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保护与发展的需要,先后制定了《策勒县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策勒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规范奖惩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恢复保证、生态奖励等措施,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全域提升,有强度。全方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整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河道非法采砂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推进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计划2025年,策勒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5%,森林蓄积量达到40.99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36.3%以上,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万亩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有深度。在自然资源开发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变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广泛种植核桃、红枣、石榴、杏等经济林。策勒县致力于提高林果业的发展质量,加强品牌培育,其中策勒石榴、策勒小茴香、策勒红枣于2013年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策勒县人民政府获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12.6万亩和田薄皮核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

坚持全民动员,有力度。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围绕重点媒介抓宣传,在重要交通出入口、饮用水源地等重要位置树立大型生态环保公益广告宣传牌,在策勒电视台抖音平台-策勒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上开设宣传专栏,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围绕重点活动抓宣传,充分利用县内生态、人文资源优势,2022举办新疆昆仑山景区文化旅游节,助推山区牧民脱贫致富,通过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提升公众认同感、满意度。

(二)主要成效

一是厚植生态底色,增强了自然力。经过多年的精心呵护,现在的策勒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全县现有45.42万亩天然林,56.8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面积达到102.2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2.15%。全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以上天数为113天,优良率31.3%

是形成文明自觉,增强了自信力。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理念、生态意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植树造林已成为根植于心的优良传统,年人平植树在60棵以上。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机制已经形成。

是擦亮金字招牌,增强了影响力。近年来,一块块金字招牌、一项项生态荣誉被策勒收入囊中。策勒县现有A级以上景区7个,其中其中4A级景区2个(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新疆昆仑山景区),3A级景区1个(毛主席像章陈列馆),2A级景区3个(策勒县人文生态旅游园区、沙海碧湖、农耕文化园),以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吸引着疆内外的游客前来赏玩。

(三)“两山”转化案例

1.生态修复模式案例

模式案例:策勒县2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策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国土总面积31688.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40.5%,沙漠戈壁占56.6%,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仅占2.9%。全县耕地面积26万亩,人均不足2亩,大大小小72块绿洲几乎全被沙漠戈壁分割包围。典型的内陆暖温带荒漠气候使县域内年均降水量35.1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595.3毫米。8级以上大风年均3-5次,最多达9次;沙尘暴天数19-64天,浮尘天气200余天。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也是国家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严酷的生态条件和落后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策勒县农牧业生产。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策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沙治水的征战史。针对策勒县严峻的沙漠化形势,策勒县人民政府围绕策勒县五大风口,进行规模治理,打破乡村组地域界限,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建设规模从几百亩发展到几千亩、上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策勒县人民深感防沙治沙工作必须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典型。通过多次调研勘察,锁定策勒县二号风口处。策勒县二号风口位于一号风口和二号风口交汇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居多,风沙危害严重,距离县城仅有6公里,严重影响附近多村和县城的生态生存安全。属策勒县主要风害发生地之一,根据策勒县防沙治沙规划,二号风口是策勒县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为改变项目区二号风口自然条件恶劣的现状,策勒县特提出了对二号风口进行生态治理的工程。经过多方论证,在二号风口进行生态治理的同时,结合脱贫攻坚的政策,使得项目在减轻二号风口风沙危害的同时,又能够给当地贫困群众带来脱贫产业项目,对项目区脱贫攻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由此,策勒县2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于2020年拉开了帷幕,通过对二号风口地区开展土壤换填、种植葡萄5000亩,套种牧草4000亩,开展护路防风林生态园建设,修建田间施工道路、高立式沙障、泄洪渠、低压管道、管理房、田间管理等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改造荒漠,变害为利,通过土方换填土壤改良,水利设施配套,后期防风林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对策勒县生态建设和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种植周边防护林:密胡杨、红柳、杨树、西梅、泡桐、桃树、沙枣、杏树等1000余亩,种植葡萄1000亩,开展牧草种植4000亩,开展葡萄种植5000亩。

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基地建设在策勒县的绿洲边缘,通过开展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增加林地面积,随着森林植被面积的增多,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具有明显改善生态的作用。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二号风口地区生态修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防风减害、调节农田小气候、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改良土壤属性、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熟化过程,从而增强土壤自身的增肥功能和农田持续生产力。把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资源优势,切实与当地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发展经济特色林果业,在改善自然条件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带动当地就业人数300余人,后期项目管理可提供数百个就业机会,此外,林产品的生产加工,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均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对带动策勒县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生态旅游模式案例

模式案例:昆仑山5A级景区建设

新疆昆仑山景区位于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乌鲁克萨依乡平均海拔2850米,最高海拔6785米,最低海拔1720米,因地处乌鲁克萨依河畔而得名,地处昆仑山腹地而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乌鲁克萨依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位于策勒县城西南,距离策勒县城公路里程90公里,距奴尔乡25公里,距恰哈乡30公里,辖区内有国家4A级景区昆仑草场,草场距离策勒县城95公里,距离乌鲁克萨依乡人民政府23公里。位于海拔2600-3200米的昆仑山深处,夏冬草场面积达74.93万亩,是乌鲁克萨依乡最大的天然草场,同时也是乌鲁克萨依乡畜牧养殖业的最大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金矿、玉石、石灰石、铜矿、石英矿、水晶石等。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黄羊、狐狸、旱獭、野兔、鹰、雪鸡、呱呱鸡等。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青兰、锁阳、雪莲等。

新疆昆仑山景区5A级景区建设是落实文化润疆战略的生动实践,在诸多的中国神话故事中,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是最重要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国文化的繁荣光大,无不与昆仑神话有直接的关联,挖掘昆仑文化,提炼打造游客可感受和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既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策勒县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主抓手,全面践行、统筹兼顾,着力吃生态饭、走生态路、做生态事,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县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昆仑山景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样板。探索昆仑山景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路径,打造昆仑山景区资源开发特色样板。秉持生态理念,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以做活新疆昆仑山景区旅游为着力点,做实资源保护、做优文化传承,做强文旅市场,做好资源开发,推动全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近年来策勒县重点加大了昆仑山景区建设,累计实投入3.044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

3.生态农业模式案例

模式案例:特色林果业

策勒县积极吸取策勒县2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先进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广泛种植核桃、红枣、石榴、杏等经济林,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了将将荒漠戈壁改造为农田林海,又为人民实现了经济创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2022年全县林果业面积42.59万亩,其中:核桃林15.02万亩,红枣林15.86万亩,石榴林1.79万亩,杏林4.25万亩,其他林果5.67万亩。近年来,策勒县致力于提高林果业的发展质量,加强品牌培育,其中策勒石榴、策勒小茴香、策勒红枣于2013年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策勒县人民政府获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12.6万亩和田薄皮核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

(四)经验与启示

践行两山理念,最根本的在于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地区、县委决策部署,凝聚最广泛的生态文明建设共识。坚决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本地区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推进举措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中来。

践行两山理念,关键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策勒县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既有先天的生态优势,更在历届党政班子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长期坚守。要制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市场准入、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土保护等方面既要重拳快推,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又要因地制宜,突出科学性、持续性,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朝令夕改,确保久久为功。

践行两山理念,关键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抓生态保护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要把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与开发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和最好双赢道。近年来,策勒县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就是因为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方面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要着力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确保生态建设见实效;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保持发展定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践行两山理念,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党委政府的主责主业,更在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能否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轮驱动,是一种执政能力,也是一种经济规律。策勒县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资金撬动作用,在城乡垃圾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山水资源开发等领域,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凝聚社会资本,达到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运用好项目建管模式,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践行两山理念,是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选择,要处理好战术与战略的关系。坚持生态立县是一种长期战略,要做到坚定不移。切不能为取得一时战术上的胜利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把战术统一到战略之中,让两山理念成为子孙万代的福念。要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要建立健全两山试点县目标责任制,把构筑绿水青山、两山转化等主要任务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重点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督查和绩效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排忧解难,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四、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原则,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重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并级为主线,立足于策勒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资源环境特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旅游优质发展,加大林果业经济林建设,因地制宜,系统谋划,把策勒县建设成为两山转化的示范区,为其他地区改造与保护自然、发展和利用自然提供先进经验。

(一)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丰富生态产品,构建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着力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立足于策勒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注重区域协调、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地缘优势,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布局城镇发展空间、旅游开发空间、农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着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建设生态策勒,共同促进两山成果转化。

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推动作用,破除制约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符合策勒县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和生态治理体制。

(二)总体目标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生态生态产品价值提升,以推动全域生态旅游业为抓手,以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为着力点,形成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生产总值(GDP)双增长,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III类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质量达标率100%。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森林、草原覆盖率分别保持在2.15%36.3%以上。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两山思想实践新成果得到共享,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人民群众对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建设指标

参照生态环境部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策勒县基础情况和地域特色,制定策勒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指标,详见表1

1策勒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指标表

目标层

任务层

指标层

指标目标值

现状指标值

序号

指标

构筑绿水青山

环境质量

1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2025年,优良天数比例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2%

31.30%

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3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100%

100%

4

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

100%

100%

5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5%

无受污染耕地

6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95%

无受污染地块利用

生态状况

7

林草覆盖率

40%

38.45%

8

物种丰富度

稳定提高

稳定提高

9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不减少

/

10

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稳定提高

暂未统计

推动两山转化

民生福祉

11

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

稳定提高

暂未统计

生态经济

12

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暂未统计

13

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暂未统计

14

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

稳定提高

85%

生态补偿

15

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稳定提高

暂未统计

社会效益

16

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包含生态文明创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获得

A级景区

17

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

95%以上

90%

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创新

18

两山基地制度建设

建立实施

部分建立

19

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

建立实施

部分建立

资金保障

20

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3%

3%

注:因策勒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因自然生态环境原因导致策勒县全年沙尘天气较多,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指标目标值设定为到2025年,优良天数比例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2%


 

五、重点任务

策勒县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艰苦奋斗、接续前行,持续推进荒漠绿化和生态建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导向,依托世界遗产自然资源,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推动全域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让策勒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一)保护自然生态,守住绿水青山

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对准入的产业和公路、电力线路、通信线路、输油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要严格执行排污许可限值和环境管理要求,落实生态保护和治理恢复措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基本农田等已有各类受保护区域的管理依据、管理主体、管控要求总体不变,由其主管部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严格管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2.做好重点自然资源保护  

认真做好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将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原住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有效结合而起来,加快景区保护、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多规合一,推动遗产保护法制化科学化,为城镇休闲度假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保留合理空间,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双赢。

认真履行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保护责任,全面规范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先批后建,严禁开展破坏自然遗产、影响风景名胜区永续利用的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环保的整治成果,全面查处取缔核心景区非法经营、非法建设行为,严厉打击开山、采矿等违法违规活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遗产保护范围内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绿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维护核心景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不断提升物种丰富度。

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建设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林火预测预报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网络、火源管理系统及林火补救通讯系统等,形成较为先进的森林防火与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保护机构,调查生物种群、保护稀有物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确保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杜绝违法采集及捕猎、破坏等情况的发生。

4.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强化森林、林地、山地、水流等自然生态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严禁非法占用草原,稳步推进退牧还草,实施划区轮牧、阶段性禁牧和季节性休牧等措施,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确保草原的可持续利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人造林工程。大力倡导以林养林,以林创收,推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建立良好的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5.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加强了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策勒县将在科学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两项基础评价之上,优化国土空间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健全治理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运用三线一单规划成果,对生态严控区进行优化调整,按照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禁止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保护力度,建立实施准入清单负面清单,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

6.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把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到2025年,优良天数比例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2%,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主要监测河流2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保持在100%;1座重点监测湖库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保持在100%;重点监测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不低于100%。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左右。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区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提升,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1)实施蓝天保卫行动

强化大气污染防控力度持续推进工业源污染治理,全面整治辖区燃煤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加强面源点源污染控制,全面控制扬尘污染。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预警应急体系,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2)实施碧水保护行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和河(湖)长制,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管控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全面开展各类水体污染综合整治,继续加大河流的水体保护力度,确保地下(表)水、水源地质量安全。加快推进重点污染源治理,取缔十小企业,认真开展清洁化生产审核工作,督促辖区重污染企业编制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并开展整治工作。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引导生产力要素合理布局,推进各类水体生态环境保护,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保护冰川。

(3)实施净土攻坚行动

开展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分类管理,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有效控制重金属、有毒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生态环境。推进重金属开发,危险化学品使用等重点行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调查及历史遗留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7.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投入和运行长效机制,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大力推进以集镇聚集区为主的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能力。全面加强乡镇饮用水源保护、规范畜禽养殖和病死畜禽收集管理、污水垃圾处置,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和独立燃煤锅炉改造,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生态乡(镇)、美丽乡村。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立足于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推动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提高公众对两山建设成效的满意度。

(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

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2.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3.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二)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

1.弘扬特色传统文化,打造两山文化品牌  

保护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力在传统文化的挖掘、文物保护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文化的活态展示、文化资金的保障等工作方面加大力度,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与文化作品相结合,以非遗作品展示与民间手工艺制作相结合,以本地农特产品展示与本地特色美食相结合,为广大群众提供可观、可学、可品尝、可参与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加快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开发各类文化资源,着力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水平,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结合历史遗迹、特色建筑与人文风俗,开发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军垦文化、援疆文化等整合开发,加大文旅项目建设力度,举办民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打造民族风情特色节庆品牌。

加快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引导农家乐提档升级,建设一批集居住、观光、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一批新型乡村旅游标准化项目。鼓励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园、创意农庄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对具有一定基础的农家院进行有组织、有标准的整合包装,使其具备一定的吃住接待能力,加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功能化改造有机结合,以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助力乡村振兴。

2.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广泛开展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等生态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人类的物质消费需求在客观上是不能无限制满足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而过度索取最终将伤害到人类自身,从而摒弃高消费、享乐至上的错误观念,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倡导低碳出行,鼓励游客乘坐公共汽车、电动汽车等进行旅游观光。

积极倡导农业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型服务业。以稳步实施村庄清洁,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建管护机制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强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大农户庭院环境整治力度。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达到有效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实现美丽庭院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二)探索长效保障机制,助力“两山”长久转化

1.建立健全两山实践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明确目标、重点任务、进度安排、配套设施、保证措施、预期成果等。统筹、协调、梳理分析建设中的问题,定期与国家、自治区和地区相关部门对接,将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部门参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从全县全局高度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工作。

加快构建主体功能区空间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布局,严格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准入负面清单,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升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三权分置,鼓励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民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允许利用非耕地、林地等集体土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以作价出资、投资入股、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

深入挖掘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以文化为引领,形成独具特色的两山文化模式,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争取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机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调配交流、激励保障等管理制度,加大县内干部赴援疆省市交流学习挂职锻炼力度,定期组织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领导及社会各界资源,对策勒县两山实践创新工作跟踪评估,推动科学决策,系统总结两山实践创新模式,打造策勒两山品牌,推广策勒两山实践创新过程中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体现生态环境价值、让保护者受益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实施增绿增效行动,推进国土绿化,坚持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发展特色林果业,提高林农技术,助推林业增绿增效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统筹协调用绿活绿,促进林长制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工作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加快释放生态红利,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拓宽金山银山转化途径  

加快实施生态富民计划,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以自然资源多种属性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相衔接,拓宽生态富民增收渠道,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与百姓增收致富同步提升。

1)扩大清洁能源比重,助推水能光伏发展

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突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策勒县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进策勒县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保证电力供应总体平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加强水力资源丰富、条件成熟的河流流域梯级开发,推进风电和光伏+”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发电,推进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用电需求。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力度,打造光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完善主电网电力结构,扩大电网覆盖范围,完成220KV电网、110KV电网和35KV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增强电网输电能力,提高区域性骨干电源建设和区域外电力输入实现以水电、光伏能源等清洁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高地。

2)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金山银山转化

依据县域资源禀赋、水土光热、地形地貌、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农业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发展现状,严格划定农区保护红线,分析规划既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草原牧区和养殖区,优先保护集中连片优质耕地、草场及具备改造潜力的农地集中区,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面积,保护粮食安全,构建两片、两轴、一环、一园、多基地(两片:中部绿洲农牧业生产区和南部绿洲农牧业生产区;两轴:沿国道315现代形成的农业产业发展主轴;平原四乡镇形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次轴;一环:2片绿洲农牧业生产区延伸构成的农旅融合发展环线;一园:策勒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基地:小康新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南新区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和津垦奥群种羊繁育、华凌牛养殖、小康新区养殖等特色养殖基地等)农业空间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空间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5年,完成小麦、玉米高产田建设任务,提升粮棉综合生产能力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食用菌产业达到100万棒以上林果基地建设稳定在30万亩。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4个、创建国家级畜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厂1个。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生态文明永续发展  

大力挖掘和发展农村文化人才、民间艺术家、乡村能人,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着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格局的建立;着力培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支持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冷链仓储建设,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物流的标准化。

4.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探索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探索实施旅行社+乡村旅游+农户特色产业+特色业态等发展模式。以乡引导、村助力、合作社当主力的模式,努力形成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受益、其他旅游群体共同盈利的良好局面。在农业种植示范区,通过石榴种植示范区、红枣种植示范区、核桃种植示范区,进行高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工程,对胡杨林景区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严格遵守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的相关管制规划,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与强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旅游活动。

六、工程项目

本实施方案中规划了2021-2023年间的40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重点项目。项目清单详见表6-1


 

6-1策勒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

备注

合计(40个)

302713.93

1

策勒县博斯坦水库工程

库容797m3,为等小(1)型工程

39577

2

策勒县山区四乡饮水安全自动化提升工程

通过信息、数据管理及监控实现山区乡镇水厂自动化

2800

3

策勒县策勒河玉如克塔西、阿西村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等别为5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治理长度6公里

3000

4

策勒县达玛沟乡丹丹乌里克水治理项目

修建1座拦河坝、3.945km引水渠、11.233km卡提亚水库放水渠和180沉砂蓄水池。

14237

5

和田地区策勒县2021年退牧还草工程

在策勒县天然草原新建围栏35万亩。

875

6

策勒县2020年度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营造林和封山育林项目

项目建设总面积10.6万亩,其中人工造乔木林0.1万亩、人工造灌木林0.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主要开展乔木造林0.1万亩,灌木造林0.5万亩,对封育地块设置网格围栏、大门和宣传牌。

1170

7

策勒县2020年度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退化林修复项目

修复任务总面积30000亩,其中防风固沙林6254亩,农田牧场防护林21926亩,其他防护林1820亩。主要对作业区内林分采取更替修复措施、综合修复措施、抚育修复措施,伐除病腐木、濒死木和枯死木,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

1500

8

策勒县2号风口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二期)

工程总规模为4307亩,主要建设低压管道4094亩,土壤换填及平整4094亩,其中:农田面积3271亩,防风林823亩,新建引水渠1.5km

5000

9

策勒县2021年煤改电工程

13451户进行煤改电改造

4842

10

和田固拉哈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变电站1座,110千伏线路18.5千米

5717

11

策勒县202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100.05千米

6912

12

和田地区策勒县沙海碧湖景区旅游补短板项目

新建景区旅游道路3公里(宽13米)、游客咨询中心1000平方米、停车场12000平方米、旅游厕所2个及旅游标识标牌、环卫设备、给排水等建设

1500

13

策勒县山区两乡生活垃圾转运项目

在策勒县博斯坦乡、乌鲁克萨依乡新建两座日处理20吨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并配套相应设备。

1000

14

策勒县2021年退化草场修复治理灌溉建设项目

1.1.5万亩草场铺设管道693千米;饮水总干管采用DN300DN400DN500DN600DN700玻璃钢管道,压力登记1.0MPa1.6MPa,总长度9千米,灌溉区配主管采用250PVC-U,压力等级为0.8MPa,总长度20千米,灌水区分干管采用160PVC-U,压力等级为0.63MPa,总长度34千米,支管采用75PVC-U,压力等级为0.63MPa,总长度为630千米,计划投资7500万元;

   2.成立博斯坦乡农牧机械合作社购置自走圆盘式青饲料收获机1台,打药机10台,70马力拖拉机5台,150马力拖拉机2台,1.8m捡拾压捆机(中型)10台,牵引式打药机(2)5台,435型翻转犁2台;青贮粉碎机5台,小型青贮玉米收割机(不带粉碎功能) 12台;250cm旋耕机(变速)2台,玉米铺膜播种机5台,中型首蓿收割机(拖拉机前挂)10台,小型首蓿收割机(手扶式拖拉机前挂)24台,计划投资400万元。

7900

15

策勒县策勒河灌区现代化节水改造项目

防渗改造总长65km,干渠防渗42.12km,支渠防渗22.89km,配套建筑筑物等。灌区信息化控制中心600㎡,配套软件系统。

12530

16

策勒县奴尔河灌区现代化节水改造项目

防渗改造总长73.6km,干渠46.91km,支渠防渗26.605km,配套建筑筑物等。

13220

17

策勒县奴尔河渠首除险加固工程

枢纽工程主要泄洪闸、放水闸、冲刷闸及上下游连接段组成,引水闸设计引水规模为40m3/s,加大引水规模为50m3/s,工程等别为3等,工程规模为中型

2668.7

18

策勒县阿克塞音河渠首除险加固工程

渠首除险加固工程在原址上拆除重建,由引水闸、溢流堰、泄洪冲沙闸和上下游导流堤组成,工程等别为3等,工程规模为中型

1200

19

策勒县策勒河阿西村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新建防洪提7.5公里、防洪标准10年一遇

1896

20

策勒县恰哈河恰哈乡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新建防洪提6.7公里、防洪标准10年一遇

2345

21

策勒县2021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

木造林0.1万亩,灌木林0.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0.5万亩,围栏5.5万米,毒害草治理1万亩。

1304

22

策勒县恰哈河恰哈乡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防洪总长度6.7k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堤防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

1641.5

23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英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

主要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保护河流岸坡,保持水土、减少洪灾、提高抗灾能力

680

24

策勒县策勒河阿西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新建防洪堤7.5km。防洪工程级别为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

1837

25

策勒县乌鲁克萨依河乌鲁克萨依乡阿克齐格村、琼萨依村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防洪堤治理长度7.1km2297人及2024亩耕地、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堤防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

1739.5

26

策勒县恰哈河恰哈乡色日克阿羌村、兰贵村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防洪总长度5.85k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堤防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

1433.25

27

策勒县沙海碧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生态停车场(东侧)2.8万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南侧)7.67万平方米、景区大门3座、景区游步道1.92万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及业务用房4000平方米及其配套基础设施。

15000

28

策勒县策勒河昆仑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和导流泄洪洞等。总库容3289,最大坝高53.5m,工程规模为等中型

104757

29

策勒县和田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主要人工造乔木林0.2万亩、人工造灌木林0.3万亩、退化林修复0.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工程固沙2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围栏封育50千米、草原改良8万亩。

3435

30

策勒县阿克萨音河亚克喀西村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新建防洪堤8公里,防洪标准10年一遇,保护人口2600人,耕地5000亩,防洪标准10年一遇

1960

31

和田地区策勒县恰哈乡联合水厂供水保障工程

改造供水主管网739m,在水厂内新建清水池1000m³、办公室431.57㎡、处理车间710.05㎡、门卫室35.76㎡、以及水厂地坪、围墙、监控设备等;改造配水管网44.42km及附属建筑物382座。

3000

32

和田地区策勒县奴尔乡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

新建水质化验室1座,更换次氯酸钠发生器2台、新建300m³清水池一座。新建一座备用水源预沉池,管网改造61.31km,入户接管41.82km,更换入户水表2778块。对其入户水表进行改造,并且在每块门口布置入户物联网水表井,配备自动缴费机11台。

1000

33

和田地区策勒县山区水厂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

新建监测井共137座,结构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尺寸为1.6m×1.6m,采用EPS保温板保温,采取防水处理;立杆及接地装置79个。配套流量计80套,压力传感器80套,电动阀57套,PLC控制柜79套,一体化水质监测仪49套;及控制中心和应急设备。

1999

34

和田地区策勒县和田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人工种植乔木林0.5万亩,灌木林0.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退化林分修复0.5万亩,退化草原改良8万亩,草原围栏50公里,人工种草1万亩、人工固沙2万亩

3435

35

策勒县东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管网建设项目

新建日处理6000方污水处理厂1座及附属设施,排水管网60公里。

9800

36

策勒县城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

新建一座库容量为70万立方米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配套基础设施。

5200

37

策勒县奴尔河奴尔渠首除险加固工程

本工程在原渠首上游重建,主要由泄洪冲沙闸、两侧引水闸、下游消能防冲设施,上下游导流堤、下游连接渠等。

4000

38

策勒县策勒乡托帕村、托帕艾日克村、康喀勒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新建重力流排水管道总长度32259m,其中:d400HDPE管道长4072md300HDPE管道长26281md200HDPE管道长1906m;新建d100UPVC排水出户支管17025m;新建预制钢筋砼圆形排水检查井D1250mm1051座;新建一体化提升泵站2座,压力排水管道De110mmPE100管道3841m,阀门井12座;新建玻璃钢化粪池4座,有效容积分别为12m³;拆除及恢复路面34839.72㎡,穿越灌渠52处(干管16处,出户支管36处)。

3103

39

策勒县奴尔乡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项目

新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规模 2000m3/d,排水管网22公里,并配套相应的电气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检测系统

5000

40

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项目

新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规模 1000m³/d,排水管网6公里,并配套相应的电气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检测系统

2500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建立创建工作议事机制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形成创建合力。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按照建设规划的要求,制定目标任务书和实施方案,围绕推动两山转化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健全目标分解机制,制定目标责任书,建立工作台帐,明确责任分工,具体落实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健全完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为推动两山转化提供有力指导和保障。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乡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对因工作落实不力、责任缺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严肃追责。

(四)深化政策保障

积极探索全域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等多方面合作机制。创新旅游建设用地税费返还政策、特许审批政策,探索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产业。探索景区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新模式,激发各方积极性,减少管护成本。探索在不占耕地、林地、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区等受保护地的前提下,将生态产业用地指标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状况、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挂钩的建设用地指标政策。加大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创新,积极实施生态补偿,探索排污权、节能量、碳排放交易制度,形成有利于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的制度体系。

(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建设资金,整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政策性补偿资金,建立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规划重点项目库,扩大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环保设施的市场化运作,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统筹运用预算内外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资金,落实项目资金保障。

(六)培育紧缺人才

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重点加大遗产保护、生态建设、工程设计、规划设计、旅游营销、现代化农业技术、林业科技等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回乡创业就业,加强旅游人才和农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弘扬工匠精神,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定期组织干部赴高校、发达地区开展集中学习和挂职锻炼,增强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技术本领。

(七)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生态文明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刊物资料、宣传栏和户外公益广告等媒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府和企业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条:策勒县河道采砂管理“四个责任人”名单公示
下一条:策勒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落实情况公示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开办:策勒县人民政府       主办:策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策勒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策勒县多斯鲁克南路127号  邮编:848300  电话:0903-6713409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03-6711095   统计举报电话:0903-6712422   涉企举报电话:0903-6711040

ICP备案号:新ICP备10003149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53225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653225-15001号